日前,力綠集團正式宣布在泰國投資分公司,這是力綠掘金“一帶一路”沿線市場機遇的重要一步。近兩年來,與力綠一樣積極開拓東南亞市場的晉江食品企業并不在少數。
隨著國際貿易形勢日益復雜,記者走訪發現,許多出口北美市場的晉江食品企業在觀望的同時,也在積極拓展東南亞市場的出口份額,力圖擴大企業及品牌在東南亞市場的影響力。還有不少食企在深耕國內市場之余,積極探尋食品出口之路,其中,東南亞市場或是企業跨出國門第一步的主要突破口。
擴版圖
食企加碼東南亞市場
近一年來,國際貿易形勢日趨復雜,本地一家知名食品外貿出口企業(以下簡稱為“A企業”)的外貿業務負責人的心也跟著各種業內傳聞浮浮沉沉。
該負責人透露,當地的客戶下訂單就比較謹慎,持觀望態度的居多?!捌鋵嵰部梢岳斫?,若有政策變化,整批貨物的關稅都將翻倍,不僅盈利空間被壓縮,甚至可能虧本或者要臨時調整銷售,這對客戶很不利?!彼治龅?,國際貿易形勢復雜且不明朗,可能現在還在海上漂著的貨物一到目的地就會出現變化,而做生意需要風險盡量可控,長此以往,客戶可能會尋找其他國家的企業合作。
事實上,國際貿易形勢日益復雜化,A企業這位外貿負責人所碰到的問題也反復折磨著出口北美市場的晉江食企?!案斏饕恍??!笔谴蠹业墓餐x擇。
為做好充足準備,不少有出口業務的食品企業正積極開拓目前仍有較大空間的東南亞市場。
借政策之力是許多企業的選擇。該負責人表示,企業是從東南亞市場開始“往外走”,有一定的基礎,借著政策扶持與政府背書的機會,企業與原來的客戶達成了更高數額的訂單量,訂購的產品品類也從原來的一兩種,到現在已經有五六種了?!皟蛇呎谋硶尶蛻舫粤恕ㄐ耐琛?,生意也就比以往自己去開拓市場好做了?!彼治?,接下來,企業也將繼續加大力度開發東南亞市場。
而力綠集團正式宣布在泰國投資分公司的消息,正是在4月的“一帶一路”全球泉商泰國投資推介會上宣布的。
據力綠集團總經理吳鴻巖介紹,接下來,力綠集團將開啟跨國OEM模式,借助泰國海苔卷的研發實力和成本優勢,擴大歡樂禧禧食品的海苔附加值和品牌影響力。他表示,如今力綠集團旗下海苔產品及原材料已經大量出口美國、東南亞等海外市場,而東南亞市場是企業關注的重點海外市場之一,企業將繼續掘金“一帶一路”市場機遇。
除了食品出口企業加碼東南亞市場份額,記者走訪發現,旺瓜、樂隆隆等主戰場在國內的企業也早已獲得出口食品生產企業備案證明,準備以東南亞市場為切入口,進軍國際市場。
晉江市旺瓜食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翁柏鴻介紹,企業原本在東南亞國家就有自己的代理商,接下來,企業將在拓寬國內市場的同時,積極發展外貿業務,并計劃在東南亞國家設立自己的辦事處,做品牌。
定位準
瞄對消費群體
緣何原來不那么看好東南亞市場的食品企業轉變思維,從歐美市場再次調轉矛頭,劍指東南亞。除了國際貿易形勢復雜增加了交易的不確定性,還有什么原因?
A企業外貿相關負責人表示,其實企業近年來也在不斷加大布局東南亞市場,國際貿易形勢復雜化只是加快了企業的腳步。她告訴記者,企業一直堅持品質,最開始東南亞市場總是價格低優先,而企業標準在那里,利潤壓縮空間小,為避免價格戰等惡性競爭,企業轉場歐美市場。
然而,近年來,隨著大家生活水平的提升,以及A企業對東南亞市場的不斷深耕,企業發現東南亞國家的消費能力和消費觀念都有了轉變。因此,市場是存在的,就看企業怎么挖掘。該負責人認為,只要企業增加調研力度,就能找到與企業產品定位相契合的客戶及消費群體,擺脫惡性競爭,打出企業名牌。
此外,進軍東南亞市場必須了解當地人飲食習慣。東南亞國家海外華人眾多,對國內經典零食如肉干、堅果、糕點等帶有感情,這類偏好也影響著當地人。如旺瓜,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有產品被帶到東南亞國家,并漸漸有自己的代理商和消費群體。
而喜多多集團則是選擇在菲律賓、越南建立原材料生產基地,加工好椰果后再運入國內市場。喜多多集團生產總監余長發分析,椰果原料椰子屬于當地水果,企業會出售椰果給當地客戶,“但不會將椰果罐頭出售給他們,因為他們不需要過長距離的運輸或者長時間保存‘多此一舉’,就可以直接吃到產品?!?/p>
分析產品特性,了解地方消費習慣,瞄準對應的消費群體,才能真正進入東南亞市場。
在業內一家主營果凍、布丁品類的企業相關負責人看來,企業目前沒有擴展東南亞市場的規劃,也是沒發現有合適的消費群體,不能因為政策利好、本地食品行業抱團就一窩蜂地涌上去。當然,東南亞市場是大趨勢,企業也會不斷增加市場調研,尋找商機。
多條腿走路
擴品牌影響力
目前,許多食品企業外貿出口還是以OEM為主,產品包裝上只需要寫上“中國制造”(“Made in China”或“Made in PRC”)即可,不需要寫明具體的廠商。
然而,隨著海外市場版圖的不斷擴張,除了打出自營品牌外,不難發現,有不少OEM為主的企業已經在嘗試以不同方式擴大品牌的國際影響力。
以A企業為例,據該企業外貿相關負責人介紹,以往客戶一般不喜歡生產商印在產品包裝上,擔心同地區的同行也會找上同樣的生產商,失去自己的競爭優勢。為進一步提升企業的國際知名度,企業則與客戶協商利益平衡點。例如客戶同意印上企業名稱,企業也會尊重客戶,不會為其競爭對手代加工,損害客戶利益。目前,已有部分東南亞客戶以雙品牌的方式與企業進行合作,企業品牌也有了較大的市場認可度。
此外,廠商共建市場的模式也是企業擴大品牌國際效應的重要一環。
A企業外貿相關負責人透露,近兩三年來,已有部分東南亞國家的客戶主動“找上門”,與企業洽談廠商共建市場的模式。她認為自營品牌需要耗費過多企業資源,“當地的客戶才是對市場了解的人,我們短期內是不可能有他們了解市場的?!彼治?,客戶具備市場開拓與營銷能力,企業的“拳頭”是研發和生產能力,雙方發揮各自的優勢合作,才是實現互利共贏的最佳方式。比起風險較高的自營品牌“出?!?,OEM、雙品牌戰略、廠商共建市場等方式有助于企業以更快的速度與更低的成本切入、深入東南亞等海外市場。